找到相关内容12353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生态伦理核心及其现代诠释

    的现代意义和伦理教育价值。总之,这样的诠释不能是完全的佛教“内部语言”,否则的话,你告诉非佛教徒说:所有人和动物都是在轮回之中,你所吃的动物说不定它前生还是你的亲属。或者简单地说:你们不应该吃这些动物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474755.html
  • 冯达文:理性与信仰

    产生与古代谋生手段由打猎向农耕的过渡有关。“唯有当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并不是因为受冲动的驱使,而是因为他的理性告诉他说,到了某个未来时期他会因此而受益的时候,这时候才出现了真正的深谋远虑。打猎不需要...

    冯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774828.html
  • 敦煌遗书中的佛教文献及其价值

    发现,告诉我们对传统视为疑伪经的经典必须区别情况,具体分析。同时,这类经典的发现,也丰富了我们对印度佛教典籍的知识。   上面简单介绍了敦煌写本佛典的主要内容。从年代上讲,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一份卷子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974846.html
  • 怎样做一个居士

    视为孤独、冷漠、不近情理的怪物了。当然,这是由于他们的慕道心切,他们一心向往解脱之道的出世生活,所以跟他们的社会关系,渐渐地脱节了,接不上了。但是,我要告诉他们,这不是一个居士应有的态度,修道的居士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675254.html
  • [上]送给初学佛的人

    还是代表「圣义僧」,而当有人误导别人去造恶,或是虚妄说法的时候,在世间法上,我们都要婉言相劝,方便禁止,请这些人不要再去误导别人,告诉他们,这些是错的,不是如此,需要修正,应当改正自己的想法,应当对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0675355.html
  • [上]佛教生活礼仪

    过去曾参观几处佛教胜会,一进道场,给人没有一点庄严肃穆之感。三个一群,五个一堆,谈天说地,语笑喧哗,这不像佛教的聚会,这像早晨的市场。佛教道场,应该肃静;佛教聚会,更应该肃静。曾有人告诉我说,他有一次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975668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rsquo;(存在)的迷惑和执著造成的,解脱人生的痛苦,自然是对存在要有正确的认识。 《经》曰:‘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’。是告诉我们要用般若智慧去观照五蕴。五蕴...因此,《经》中告诉我们要远离颠倒梦想,如何远离呢?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许多人打坐是:树欲静而风不止。妄想总是不绝如缕的。你越是克制,似乎它越来劲,心很难静下来,因而为此苦恼不已。怎么办呢?《心经》有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3375739.html
  • 止观——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一些很年轻、天真的观众把电影当了真,所以自己受了很多苦。很自然地,你会试着告诉他们,这只是一场电影;但是如果他们不了解这一点,你就会希望利用一些方法,让他们了解到这样认真实在不必要——这就是悲心。 龙树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676314.html
  • 《如何面对痛苦》——丹增嘉措仁波切

    “那么,在这个世界上,什么是‘驯心’呢?!你可以告诉我这方面的见闻吗?” “‘驯心’那只有佛陀!”驯兽师说。 国王一听到“佛陀”的名号,立刻就产生了信仰,他的心情也忽然开朗起来…… 这个故事使人清楚地...快乐。当然,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,也许有人怀疑自己在帮助他人减轻痛苦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。但是,事实说明任何人都是完全可以胜任的。我们可以用善良之心,给予那些身受痛苦的人们力所能及的同情和安慰。经验告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876410.html
  • 无相戒法

    这种反对条文式束缚的持戒观是深受般若思想的影响。特别是在《维摩诘经》里,维摩居士对二位犯罪比丘妥善处置,告诉他们不要执著罪相,要观罪性本空,直接为他们解除迷惑恐惧不安的心理,使身心获得解脱;并告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2276978.html